封闭的利己主义与社会信任的逻辑因为短视频和自媒体的流行,现在涌现出了一些民间思想家,发表不同于正统的人生感悟,跟我们专栏讲的大相径庭。但有时候你一听似乎也挺有道理。最近有个朋友转发给我一个视频号,说明知那个博主讲的不对,但还是忍不住看了一些,问我有什么看法。你听听这位博主的标题 ——“表面盼着您好,...

市侩哲学逻辑

解释性反转:看问题的新眼光我们讲一个认识世界的小规律,也可以说是思考的眼光,它会让你看问题更清楚一点。我先举个例子。你大概知道英国学者李约瑟,在1930年代对中国科技史有过一番研究,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:中国曾经有过不少发明创造,又有那么辉煌的经济和文化,那为什么科学没有起源于中国呢?...

常识的「解释性反转」

TV TropesTV Tropes 是个影视剧剧情桥段大全,相当于是「剧情函数库」,你编剧或者写小说的时候可以直接从中调用。这个道理是故事不但在结构上有固定套路,在具体元素上也都是固定的,只要稍微换身衣服观众就照样买账。...

套路的尽头是内卷:从 TV Tropes 到科举、高考与 GRE 的解构之路

你学的是编程,还是“编程课”?就算没有这波 AI 大潮,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改改,AI 只是让问题变得更显眼而已。就拿编程来说,从大学教育到民间课外辅导班,最突出的问题不是该不该学编程,而是你那是在学编程——还是在学“编程课”。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都把编程当做了一门课程,弄出若干“知识点”,死记硬背一大堆,...

你学的是编程,还是“编程课”?

「论心不论事」和「论事不论心」:一场关于协调的博弈有两句鸡汤文你可能早就听过,出自清代王永彬的《围炉夜话》:「淫字论事不论心,论心千古无完人;...

「论心不论事」和「论事不论心」

世间大多数人随波逐流,而有些人一看就器宇不凡,你能感到他身上有点东西。长期沉浸于一项事业会让人挂相,常年的独特心态能直接改变外貌。...

有目的的生活

除了生存和发展,我们最爱干的事情大概就是炫耀。像朋友圈这样的社交网络已经成了沮丧情绪的最大来源,因为它让人高估别人的生活。不过炫耀行为的增加也加速了炫耀本身的演化,过于直白的炫耀早已不受欢迎,现在流行的是先抑后扬、以自我调侃开始以自我吹捧结束的「凡尔赛」。...

炫耀的四个等级